乐玉成大使接受“中国媒体丝路行”记者采访
2014-06-03 13:11
 
 

62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环球时报等媒体参与的中国媒体丝路行记者团到访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乐玉成大使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各领域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主要内容如下:

一、中哈之间有哪些重点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会为两国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建交20多年来,中哈两国各领域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期。双方务实合作的成果显而易见,中国已成为哈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为286亿美元,较建交之初增长近80倍。当前中国在哈各类投资超过250亿美元,是哈重要海外投资伙伴。在具体合作中,许多大项目堪称典范,为两国务实合作提供重要支撑,如中哈合作勘探和开发石油、天然气、铀矿等资源,共同修建了中哈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既为哈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为中国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能源保障。在非资源领域,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马伊纳克水电站、巴甫洛达尔电解铝厂、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双西公路等项目外,日前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访华期间正式投产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场站项目,成为中哈互联互通合作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这里我要着重指出的是,中哈合作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围绕两国民生做文章,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里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去年巴克图-巴克特口岸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正式开通,以前需要近半天时间办理通关手续,现在20分钟就行。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蔬菜水果走上了哈民众的餐桌。二是中国华为公司同哈电信部门合作,将在两年内使4G网络覆盖到哈全境,大幅提高哈移动通讯质量,为哈公民通信联络、开展网络商业和远程教育等提供更大便利。中哈合作的的确确是互利双赢的,为两国人民带来的好处也是普通人看得见、摸得着的。

二、您认为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当前阶段最为迫切的工作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为古代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入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将使这条大动脉再度涌动起来,造福沿线各国人民。倡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包括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本人的大力支持。

当前,丝路经济带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个人认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修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互通合作。哈深居内陆,但在连接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与活跃的亚太经济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发展潜力巨大。要让这一潜力变为现实,就必须先把整个地区的公路、铁路、航空、油气管道、通讯网络乃至卫星通讯等快速对接起来,并确保全线畅通无阻。当前的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双西公路、连云港物流场站等项目,对推动丝路经济带建设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建设丝路经济带的一大难题就是资金。毕竟我们要搞的基础设施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短期内难以回收成本。中方愿为此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各有关方的支持和共同推动。去年习主席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得到了地区国家积极响应。中国人常说众志成城,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克服一切困难,让古丝绸之路在新世纪重放异彩,造福各国和各国人民。

三、您认为中哈经济合作领域优势互补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哈两国山水相连,是天然的好邻居、好朋友和好伙伴。我认为,双方合作互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战略目标契合。中国领导人制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哈2050发展战略,无论是时间节点上,还是具体内容上,都高度相似,为进一步深化中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辟了广阔前景。二是战略方向一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升级版,我们更加注重国家发展的东西平衡。习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与哈等我西部邻国合作,助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跨越式发展。哈地处欧亚大陆腹地,面对欧洲经济复苏乏力,哈更多将注意力投向朝气蓬勃的亚太经济圈,希以中国为依托东进亚太,更多分享亚太发展红利。双方一东一西,顺畅对接,成为互联互通合作的重要前提。三是经济优势互补。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广袤的土地以及欧亚交通枢纽的地缘优势,对中国维护能源安全、推进西向合作意义重大。与之相应的是,中国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有劳动力,有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能有效帮助哈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中哈务实合作能够取得今天的大好局面,与这些互补优势密不可分。 

四、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曾提出,中哈除了传统能源领域的合作,还希望开展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合作,请问在这两方面,中哈有何具体合作意向?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几年前就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更多利用哈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推动研发可替代能源。而中国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努力改善本国生态环境,并在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利用方面有不少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中哈新能源合作有利于加速各自能源结构的升级转型,使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清洁能源得到更广泛有效的利用,进一步提升两国经济增长质量。当前,两国相关合作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彼此合作互补性强,前景广阔。在中哈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新技术合作一定能成为两国能源合作新的增长点。 

五、目前在哈的中资企业经营状况,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是哪些?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信、华为等一大批在哈中资企业与哈方合作总体良好,取得优秀的业绩。这些企业在哈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积极回馈社会,赢得了良好声誉,哈方也愿意与中国企业继续深化和拓展合作,如去年中石油斥资50多亿美元成功收购美康菲公司的卡沙甘油田股份,中信与哈方合作建设的阿克套炼油厂已正式投产,中石化正在兴建阿特劳炼油厂芳烃项目,华为公司在为哈建设覆盖全境的4G通讯网络等等,都是中哈双方良好合作的延续。

哈方当前全力实施《2050战略》,提出发展本国经济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不乏吸引外国投资的内容。不久前,哈经济和预算规划部副部长库萨伊诺夫表示,哈将在10年内免除外国投资者多项税收,包括免征企业所得税、土地税、财产税等。这无疑将对包括中资企业在内的广大投资者来哈兴业带来新的机遇。当然,在中哈关系快速发展与互利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发展的问题,是成长的烦恼。两国外交部、使馆就此保持着密切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并取得了初步进展,其中就包括大家最关心的签证难、劳务难、通关难等。去年习近平主席访哈期间,双方签署了《短期劳务协定》,如果能得到切实落实,将极大地缓解中国企业来哈签证和劳务许可难的问题。我相信,在中哈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切问题都将得到妥善解决,两国关系将会更加顺畅,两国合作也将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六、如果说古丝绸之路在完全没有合作机制的条件下,在历史上自然发展、繁荣了多年,你认为,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各沿线国家怎样协同合作?

如果说古丝绸之路开辟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新纪元,那么在当代,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则是全面深化沿线国家合作,带动区域大发展的开创性壮举。要实现这一倡议,各国首先需要相互包容、形成共识。各方应以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为宗旨,相互尊重,照顾彼此关切,政策上充分沟通,协调一致,才能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丝路经济带建设。我们要利用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合作机制等多边平台,与有关国家加强对话,统筹规划,努力将促进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只要各方凝聚共识,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定会再创历史辉煌。 

七、您在哈萨克斯坦的工作架起中哈友谊的桥梁,在您与哈萨克斯坦人民接触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您留下深刻印象?令您感动?在您接触的哈萨克斯坦人中,中国给他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哈萨克斯坦人民非常淳朴善良,热情大方,我在与哈方朋友们的接触中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去年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谈到了中哈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3个故事,真实反映了哈萨克斯坦人民的优秀品质。不久前,欧亚大学孔子学院老师曾向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去年孔院招收了一位特别的学生——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这位老人家住机场附近,离学校很远,但整整一学期,无论狂风暴雪,她从未迟到旷课,而且上课认真听讲,总是虚心求教,一丝不苟地完成家庭作业。虽然她年事已高,学起来颇为吃力,但她坚持不懈刻苦研习的精神、对汉语和中国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我们。

为了征集中哈两国人民友好的感人故事,前段时间使馆面向哈社会各界举行了《我与中国的故事》征文比赛。当地民众踊跃参赛,热情程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我在别国举行类似活动的经验,投稿的一般不会超过3040人。但我馆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先后收到稿件超过140篇,参赛者包括哈各地政府官员、企业员工、教师、记者、学生等等。作者们或讲述在他们中国期间发生的故事,或回忆先辈在过去与中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有的故事风趣幽默,有的感人至深,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的热爱以及对善良热情的中国普通百姓的赞扬。其中有一位名叫楚拉科娃的女士,她与中国的故事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上世纪60年代她曾作为首批苏联大学生到北京大学留学。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时,她应邀重返母校,亲眼目睹了北大乃至中国的巨大变化,感慨颇深,也由衷地为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高兴。还有一个哈萨克斯坦女学生讲述了在杭州留学期间的奇遇:有一天她和朋友外出游玩,时至深夜,又下起小雨,她们却迷失了方向。无奈之下,她们干脆随便上了一班公交车。没想到这是当日的末班车,司机在所有乘客都下车后,怕她们迷路,竟专程把公交车开到了她们宿舍门前。友好善良的中国人给小姑娘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我在认真阅读这些故事以后,深受感动,决定将优秀的参赛作品印成文集,让这些真情流露的文字作为中哈人民世代友好的有力见证,广泛流传。 

八、在哈华侨华人如何推动了中哈两国的友好交流?

哈萨克斯坦约有华侨华人40余万,包括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东干族、汉族等各族同胞。他们始终情系故土,心系家乡,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关注中国的发展建设,广泛参与中哈经贸、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我馆恪守外交为民的宗旨,积极与华人华侨社团保持友好合作,支持并帮助他们赴华参观考察,举行演出、办画展、摄影展等人文交流活动,同时也鼓励他们在哈大力宣传介绍中国,为推动中哈友好多做贡献。可以说,中哈关系快速发展,在哈华人华侨功不可没,对推动两国关系和增进民间友好发挥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

九、中国文化走入中亚的困难有哪些?中亚国家民众对中国影视、纪录片是否了解?当地对中国的影视译制作品是何态度?目前中哈媒体交流合作情况如何,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中哈是山水相连的近邻,两国关系也达到较高水平,但必须承认,人文交流始终是中哈合作的一块短板。中国文化在哈影响不仅无法与俄罗斯相提并论,甚至不如韩国、土耳其等国。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差异较大,另一方面推介宣传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中亚有很大一部分民众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但却难以找到便捷的了解途径。以哈萨克斯坦为例,走进书店几乎找不到一本中国文学作品,就连介绍中国的书籍也少得可怜。当地观众几乎看不到中国原产的电影、电视剧,偶尔放映的中国影片,基本上都是从俄罗斯二次引进的商业片。我馆曾经多次举行过类似中国电影周的活动,但规模有限,影响不大。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通过商业渠道把中国优秀的影视作品引进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配以高水平的译制,我相信一定能在当地民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媒体是宣传中哈传统友好、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哈媒体交流合作越来越,已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5家中国媒体在哈设立了记者站,哈媒体赴华建站的也在逐渐增加。两国媒体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互访、联合录制节目,在新闻、图片、视频共享等方面也开展了密切合作。我衷心希望两国媒体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合作势头,更广泛地介绍对方国家的发展成就和文化传统,不断增进彼此民众的了解与认知,全面夯实中哈互利合作的民意基础,为促进中哈民心相通作出更大贡献!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